文化兴则国运兴,文化强则民族强。《决定》强调,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,健全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,推动文化繁荣,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,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。高校作为推动文化繁荣、建设文化强国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阵地,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因此,新时代高校要把实施文化强校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,将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继承革命文化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全过程。
首先,要注重立德树人,激发价值塑造的引领力,为文化强校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。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。大力倡导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,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,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引导建设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。二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智体美劳“五育”教育之中,聚焦德育为先、提升智育质量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、强化美育化人、突出劳动实践,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。三是大力推进文明校园创建。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结合起来,统筹推进校园文明培育、实践、创建;加强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教育,提升师生道德文化素养。
其次,要注重理论武装,培养全体师生的学习力,为文化强校赋能。一是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,进一步丰富理论辅导、联动学习、实践研学等学习形式,广泛开展理论学习、专题培训、热点解读等活动,培养全体师生的学习力,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新思路。二是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。将校园文化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优化课程设置、丰富课程内容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、培根铸魂,推动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相融通,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,实现全过程育人。三是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标识。打造高校形象“IP”标识集群,彰显高校文化品牌特色,对高校文化标识、宣传墙设计等进行规划,提升高校宣传品位、品质。
再次,要注重形象塑造,加强校园文化品牌传播的影响力,为文化强校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。一是推进多元联动的媒体融合矩阵。坚持守正创新、多维发展,强化数字赋能,形成系统化全媒体宣传合力。二是构建“大宣传”工作格局。完善自媒体视域下全员化“大宣传”机制,强化二级单位的宣传队伍业务能力,打造全校网宣、网信、网评队伍以及专家指导团队,构建“大宣传”队伍。三是充分挖掘宣传先进典型。通过多角度、多形式、多渠道深入挖掘、宣传推广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好经验、好做法以及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、典型事迹,着力打造既有厚度又有温度、兼具特色与创新的融媒体作品。
最后,要注重文化浸润,激活高校文化的生命力,为文化强校贡献卓越的智慧力量。一是拓展高校文化建设新格局。通过培育良好的校风、教风、学风、班风,深入挖掘高校传统特色和校史文化内涵,充分发挥校训校歌校史的育人功能,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等,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。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通过打造国学系列文化品牌、国学社团,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等精品主题活动,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、吸引力。三是展现校园文化新风新貌。如举办“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”“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节”“大学生科技节”等文化活动,展现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。
总之,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,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,坚定不移实施文化强校战略,全面推动高校文化建设,不断优化学校文化环境,提升学校文化品位,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强化文化育人功能,助力文化强国建设。
版权所有?网上买足彩的正规app 陕ICP备09012325号-3
版权所有?网上买足彩的正规app
陕ICP备09012325号-3
长安校区
地址: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
电话:029-85680000
邮编:710125
高新校区
地址: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
电话:029-85680000
邮编:710065